第02版:综合 2025年07月04日

“朝内166的文学记忆”文化沙龙举行,东城区将携手人文社推进朝内166号改造升级

打造“活态”文学精神地标

  本报讯  近日,“朝内166的文学记忆”文化沙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(以下简称“人文社”)旧址朝内大街166号院内举行,致敬人民文学出版社深耕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70余载光辉历程,同时展望未来发展新篇。

  1951年成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,自1958年迁入朝内166号后,逐步成为新中国文学出版的核心阵地。多年来,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文字刻画历史、讴歌时代、守护文学匠心、培育文学大家,打造中国文学出版精神圣地,为东城文化生态作出了卓越贡献。在冯雪峰、巴人、楼适夷等老一辈出版家的奠基下,一代代文学大家、名家在此披荆斩棘,共同铸就了以“聚合名家、名作、名译、名著、名刊、名编”为标志的卓越出版品牌。多来年,两万余种图书从这里走向世界,深刻影响了一代代读者,使朝内166号成为中国出版史和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精神地标。作为中国文学的精神家园,“朝内166号”的永恒意义历久弥新。如今,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地标将通过改造升级,在历史底蕴与现代功能的交融中重现光彩。

  在“文学的地标”主题对谈中,第十届“茅盾文学奖”获得者李洱、第五届“茅盾文学奖”获得者张平、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作为嘉宾,分享了与朝内166号的初遇故事及深刻印象。在“光阴的故事”主题对谈中,第十届“茅盾文学奖”获得者陈彦、第七届“茅盾文学奖”获得者周大新、作家祝勇、漫画家白茶作为嘉宾,从自身经历出发,畅谈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深厚情谊。最后,在“永远的殿堂”主题对谈中,中国作协原党组成员施战军,一级演员濮存昕、知名作家徐坤作为嘉宾,探讨了心中的文学殿堂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独特魅力。

  近年来,东城区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合作实践愈发丰盈多元,共同织就了一张充满活力的文学网络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,东城区始终以“书香之城”建设为重要抓手,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从盛大的跨年文学盛典到法医秦明新书发布会的热烈现场,从康震新书分享会的思想碰撞到各类文学惠民活动的深入开展,双方以朝内166号为精神原点,将优质文学资源转化为滋养城市文化的养分,让书香浸润东城的大街小巷,也让文学的光芒照亮更多读者的精神世界。

  未来,东城区将持续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创新的服务理念深耕文化沃土,携手人文社推进朝内166号的改造升级,让这里成为集出版展示、文学交流、全民阅读于一体的“活态”文学精神地标,并以此为重要支点,汇聚更多优质文化资源,深化全民阅读推广,让文化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,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更强劲的东城力量,让文学的荣光在新时代的航程中持续闪耀。

分享到微信
使用"扫一扫"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

声明:北京市东城区融媒体中心©版权所有|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80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2号 京ICP备11042982号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| 提供技术服务

新东城报综合02打造“活态”文学精神地标 2025-07-04 2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